臺江區洋中街道在達道社區探索黨建引領“大物業”管理模式。記者 葉誠 攝
小區,是居民安家樂業的家園,也是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單位。在居民結構多元化、群眾訴求多樣化的當下,如何建設和諧的家園共同體,讓小區鄰里更和諧、生活更舒心?
福州始終貫徹落實“三個如何”重要指示精神,傳承弘揚“遠親不如近鄰”重要理念,以實施新時代“堡壘工程”為抓手,聚焦基層社會治理的空間領域,打造黨建引領的多場景、多功能服務空間,更好地提升近鄰黨建工作成效。
連日來,記者深入一線,探訪黨建如何為小區治理注入溫暖底色和堅實力量。
建強堡壘 點燃治理引擎
“小區更明亮了,連蚊蟲都少了……”談起最近的變化,鼓樓區崎上路41號小區居民連連稱贊。這一改變,得益于合并型業委會的成立——在社區黨委牽頭下,該小區與鄰近39號小區“抱團”選舉,破解了老舊小區規模小、管理難的問題。
龍泉社區工作人員沈華芳回憶道,崎上路41號小區僅有兩棟樓,老舊小區改造后環境好了,但是體量太小沒有公共收益,物業服務企業不愿接手,組建業委會時連報名人數都湊不夠。
今年3月,市委組織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福州市物業黨建聯建工作實施意見》,并開展住宅小區業委會組建專項行動。鼓樓區迅速行動,聯合五鳳街道黨工委、龍泉社區黨委和法律特派員成立專項工作組,深入走訪、細致調研。
“我們想,能不能把41號小區與共用一個大門的39號小區‘打包’起來?”沈華芳說,這個合并組建的方案,得到了超過80%業主的表決支持。今年5月中旬,五鳳街道首個鄰近小區合并型業委會正式成立。
“作為年輕人,希望為家園建設出力,讓小區運行更有序。”當選業委會主任的劉時周道出初心。這個黨員占比過半的“紅色業委會”迅速進入角色,推行“一套班子、統一管理”機制。“兩個小區統籌了環境衛生、安保巡邏,如今大事小事都有人管了。”劉時周說。
不僅在鼓樓,全市各地積極推進物業黨建聯建工作:在倉山區蓋山鎮江邊新苑一區,面對拆遷安置戶的疑慮,社區黨總支與村黨委創新“社區主導+村委助攻”模式,推動首屆業委會誕生;在臺江區陽光社區,僅半年實現12個小區成立業委會,創新推出“紅色業委會”周例會機制,讓業委會與物業服務企業定期集中議事成為常態……
福州還明確了物業黨建聯建“施工圖”,健全黨建引領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機制,推動制定26個業委會成立流程示范文本,引導業主依法依規參與社區事務決策。
從崎上路的“小合并”到榕城全域的“大格局”,福州以“組織覆蓋”夯實“治理根基”,把黨支部建在小區、業委會中,讓黨建引領成為小區治理最鮮明的底色。
創新機制 小區迎來新生
基層治理千頭萬緒,建強堡壘只是開端。如何更好地賦能,讓群眾可感可及?答案就是機制創新!福州試點推廣“大物業”管理模式,不斷強化和豐富黨建引領的手段和內涵,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在臺江區福澳花園,改造后的小花園煥發勃勃生機,連廢舊輪胎和塑料瓶都派上了用場。就在半年多以前,福澳花園還深陷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收費難、服務差的困境。為此,洋中街道在達道社區探索黨建引領“大物業”管理模式,引進專業物業服務企業,同步接管7個連片老舊小區。
服務由此升維:市容保潔、垃圾分類、市政維護、物業管理等碎片服務被打包,組建“15分鐘響應圈”,讓居民的求助不再石沉大海。小區內,翻新綠化帶、新增智能充電樁、重構小區安防、規劃停車位等舉措一一落地。
在洋中街道黨工委牽頭下,“社區黨委—大物業黨支部—小區黨支部”三級紅色引擎高效運轉。黨組織對業委會組建、物業管理服務全流程督導,而且不斷拓展“物業+生活”服務鏈,將縫補、理發、助老、托育等便民服務延伸至居民身邊。
數字無聲,訴說著民心所向。如今,小區物業費繳交率從57.8%提升到了83.2%,居民不愿繳費、物業服務企業不愿進駐的癥結正在解開。
以黨建為抓手,創新“大物業”統管方式,在晉安新店社區也有生動實踐。
新店社區下轄的8個小區中,有6個是超過20年缺乏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長期面臨“無人管、不會管、管不好”的治理困境。針對這一難題,新店社區黨總支牽頭組建公益性物業服務企業,通過黨建引領把方向、統籌資源破難題,不僅積極吸納社區居民成為物業服務企業員工,更以黨組織為依托,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原本管理混亂的老舊小區煥發活力。
為推進為民服務標準化,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福州市建立物業黨建聯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19項物業黨建聯建項目清單,增強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能力,凝聚力量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讓物業服務更接地氣、更有溫度。
握指成拳 共治破解難題
基層事務繁雜,唯有凝聚多元共治力量,才能有效提升治理效能。為激發基層活力,福州持續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村級議事協商機制,在全市范圍內創設“愛鄰日”、事務聽評會、樓棟議事會等多種議事平臺,推動每個社區形成有載體、有平臺的協商氛圍,不斷激發社區自治內生動力。
以金山街道傲梅苑小區為例,這個毗鄰榕城廣場的“明星小區”,歷經二十五載風雨,建筑物老化,電梯故障頻發。業委會主任林道誠坦言:“維修越來越頻繁,成本越來越高,原本帶來便利的電梯反而成了治理難題。”
轉機出現在2024年底。得知政府推出換電梯補貼政策后,業主們一致同意更換電梯。“換電梯看似是工程項目,實則是基層治理的試金石。”金洲社區黨委書記于美玲表示,在“紅色業委會”牽頭下,居民自發推選出換電梯小組,全程跟進電梯更新工作。
換電梯小組積極與電梯公司溝通,組織實地考察、品牌比價,并多次召開居民議事會,不斷優化工程費用、施工時序和臨時出行方案。通過信息反饋機制,整個換電梯過程保持公開透明,居民得以深度參與。“新電梯內部更寬敞、運行更平穩,再也沒有異響了。”居民們細數新變化,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整個施工過程實現“零投訴”,離不開黨建引領下的民主協商機制。從老舊電梯更換到建設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區,傲梅苑居民踴躍建言,不少“金點子”成功落地,讓大家切實享受到“自治自管”成果。
以黨建為引擎、以聯建為路徑,福州基層治理不斷釋放鄰里溫度與制度效能。
鼓樓區樹兜社區創新推出“幸福里+幸福合伙人”機制,通過黨委領導、政府搭臺、國企牽頭,整合政企社多方資源,構建集基本公共服務、生活服務、特色服務于一體的社區綜合平臺。
晉安區象園街道友匯花園在社區黨委牽頭下,小區黨支部組建了由黨員、樓棟長、居民代表等多元力量組成的“書記一盞茶”協商議事平臺,積極推進老舊小區精細化治理。在黨員“紅管家”帶領下,小區將閑置停車位改成了“樓間小歇”休憩點,將廢舊倉庫翻新成近鄰活動室。
黨旗飄揚在基層治理一線,多元共治凝聚最大合力。在深化新時代“堡壘工程”進程中,福州各地從“單打獨斗”走向“握指成拳”,形成互聯、互動、互補的治理大聯盟,切實將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實績與民生福祉。(記者 林晗 莫思予)
責任編輯:趙睿
- 全國146位女棋手在榕紋枰論道2025-08-25
- 福州高新區將添商業綜合體 預計9月竣工驗收2025-08-25
- “音樂橋”聯動“漢語橋” “藝”齊樂民星大擂臺樂隊總決賽舉行2025-08-25
- 福州軟件園入選全國百強2025-08-25
- 福州高新區綜合醫院一期項目主體完工2025-08-25
- 福州心智障礙者家長成長營活動落幕2025-08-25
- 紀念林則徐誕辰240周年 林則徐故居開放2025-08-25
- 解鎖福州金魚產業發展新動能2025-08-25
- 福州漁業30年創下多個全國第一2025-08-25
- 從福州揚帆,向大洋拓疆——宏東漁業的遠洋共贏之路2025-08-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從三重優勢看國際深水樞紐港崛起2025-08-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