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時,薌城區東鋪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楊小青背著健康包走進社區居民朱爺爺的家門,幫他測量血糖、血壓,并把數據實時同步到社區健康管理平臺;在漳浦縣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掛職漳浦縣醫院副院長李小波正在為一名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在漳州市急救中心的5G智慧急救指揮中心,調度員正盯著屏幕,實時監控著全市66個急救站點的動態……這是“十四五”以來漳州醫改的日常縮影,也是“大病不出市、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的生動實踐。
“十四五”以來,漳州市醫改交出亮眼成績單: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療收入增長率從15.82%壓降至0.03%,門急診人次均收費水平下降5.86%,群眾滿意度達98.82%;建成12個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和4個城市醫療集團,22家醫療機構接入5G智慧急救平臺,急診救治成功率提升20%;設立174家名醫工作室,引進412位名醫;藥品集采平均降價60.7%,累計節約資金5億元。
組合拳破題: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體系
“十四五”以來,漳州市把醫改作為“一把手”工程,緊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核心,打出政策聯動、機制創新、數智賦能的“組合拳”,推動健康服務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型。
黨政主導是改革的“定盤星”。漳州市連續11年將醫改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重點任務臺賬,相繼啟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圓山計劃及一攬子助推措施。市級層面出臺了11項醫改重要政策文件并匯編成冊,發送到各縣(區)學習落實,形成“黨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改革格局。
數智賦能是改革的“加速器”。針對基層群眾“看病遠、監測難”的問題,漳州搭建全生命周期健康大數據基礎平臺和全生命周期健康大數據分析中心,完成政務外網和專網的聯通及平臺部署搭建,共采集37.2億條數據,實現一人一檔動態管理。目前,全市優化重組健康管理團隊1598支,劃分服務網格21210個,實現每村有網格、每戶有醫生。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遴選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且療效穩定的病種,實施慢性病“三師共管”中西醫協同診療模式,打造慢性病中西醫協同防治新樣板。
圓山計劃是改革的新引擎。聚焦中醫藥傳承創新,漳州實施“名醫入漳、名院駐漳、名藥興漳、名企進漳、名品聚漳”五大工程,市政府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設漳州市圓山中醫藥產業研究院,蔣建東院士受聘為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培訓中心漳州基地、王琦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落戶漳州,漳州市中醫院林向前工作室入選全國老藥工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設立“名醫工作室”174家(國家級72家,省級102家),累計簽約名醫412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國頂級專家服務。推動公立醫院中醫藥健康服務關口前移,全市首家三級甲等醫院漳州市中醫院舉辦的古城名醫館、薌城名醫館、藥膳食堂陸續開業。2024年,漳州市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
下沉式賦能:優質醫療資源走進百姓家門
“十四五”以來,漳州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作為解決“看病遠”的關鍵,通過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醫共體聯動、5G智慧急救等舉措,讓優質資源沉下去,讓群眾“少跑路”。
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是龍頭。2024年,漳州市醫院(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漳浦縣醫院(與福建協和醫院合作)兩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共投入3.84億元,推進基建、設備、專家引進等工作。北京協和醫院與市醫院共建海峽遠程醫療中心、公立醫院黨建文化示范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等三個中心,派專家任學科帶頭人,聘請高層管理人才任漳州市醫院院長;市醫院引進國家科技一等獎獲得者張智勇設立再生醫學中心,讓患者“不出市看北京專家”。福建協和醫院派1名專家掛職漳浦縣醫院副院長、7名業務骨干任業務主任,強化學科建設。
基層醫療網底是根基。“十四五”期間,漳州建成12個縣域緊密型醫共體、4個城市醫療集團,推動“縣鄉聯動、鄉村一體化”。遴選建設14家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25家薄弱鄉鎮衛生院配齊基本設備并通過驗收。全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其中39家達到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29家達到社區醫院建設標準、34家受到國家衛健委通報表揚。在全省率先建立全生命周期網格化健康管理服務新模式,優化重組1598支家庭醫生團隊,劃分21210個服務網格,提供上門隨訪等服務,讓群眾“小病不用去縣城”,穩步提高縣域和基層就診率。縣域政府辦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公立綜合醫院中醫科室設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建設、社區衛生服務站提供中醫藥服務實現“四個全覆蓋”。
5G智慧急救是生命線。以5G+智慧醫療試點為契機,整合全域醫療急救資源,全市已有22家醫療機構對接漳州市5G智慧急救平臺,覆蓋城鄉66個急救站點,急診患者救治成功率同比增長20%,致殘率、致死率分別下降25%、8%。該平臺已通過工信部、國家衛健委組織的全國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驗收,并獲全國優秀項目。
樣板化引領:公立醫院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十四五”以來,漳州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醫改的核心任務,通過三醫聯動、藥品集采、績效管理等舉措,推動醫院降成本、提質量、增效益。
“三降一升”是改革的硬指標。漳州市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在“堵浪費、精管理、優結構、保銜接”上做文章,推動公立醫院降費用、升效益。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門急診人次均收費水平增長率從2020年的7.07%下降到-5.86%;出院患者次均醫藥費用增長率從2020年的12.81%下降到-2.14%;群眾對公立醫院的滿意度達98.82%,實現費用降、效益升、群眾滿意。
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是改革的關鍵。全市納入帶量采購的藥品通用名數427個、耗材種類25個,藥品價格平均降幅60.7%,最高降幅96%,節約藥品耗材采購金額約5億元,讓群眾“看得起病、用得起藥”。
績效管理是改革的指揮棒。漳州市強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將“國考”指標(如CMI指數、醫療質量、群眾滿意度等)納入院長年薪制。漳州市醫院2022年位列全國2112家三級公立醫院(西醫類綜合)“國考”A+系列,排名第120名,其中CMI指數(病例組合指數)全國排名第66名,代表疑難危重癥救治能力的提升。(漳州融媒記者 楊婉真 通訊員 陳徐昇)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周祖翼在漳州市漳浦縣開展工作檢查2025-08-27
- 周祖翼在漳州古雷開展工作檢查2025-08-26
- 漳州這些農村幸福院一次性獎補10萬2025-08-26
- 漳州“海上步道”預計國慶開放2025-08-26
- 漳州出臺十二條措施支持商務領域內貿發展2025-08-26
- 漳州87個市屬國企見習崗位上線2025-08-26
- 935萬元 漳州發放首筆“氣候貸”2025-08-25
- 漳州歌仔戲《烽火僑魂》將于9月晉京展演2025-08-25
- 漳州:女排“娘家” 冠軍搖籃2025-08-25
- 2025年漳州市“金秋助學”善款發放2025-08-23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多個小區柴火間竟成“充電站”2025-08-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