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系著百姓生計,一頭連著經濟脈動。日前,我省出臺《關于全方位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以就業優先為導向,搭建起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堅實框架。
去年我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但當前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就業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唯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在量的擴容中促進質的提升,以質的提升帶動量的增長,才能不斷增加勞動者收入,提高生活品質。
產業是就業的源頭活水,要不斷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擴大“就業池”。需推進產業就業協同,打造“產業鏈主+產業集群+就業群體”的共生生態,通過鏈主帶動、集群孵化、獎補政策推動,將產業共贏鏈轉化為就業保障鏈。深化山海協作,重點挖掘縣域崗位,探索“飛地園區”,拓展“下沉市場”,既可緩解城市就業壓力,又能推動人才、資源向縣鄉集聚。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培育新經濟業態,形成“產業升級—就業擴容—人才提質”的良性循環,為經濟發展與穩崗拓崗注入強大動力。
“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是發展動能轉換的必然結果。當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就業市場也需破舊立新解決技能錯配的難題。一方面可利用大數據打造就業“智慧大腦”,如繪制全省產業就業分布圖和勞動者技能畫像,搭建統一平臺,智能匹配崗位信息、提供就業指導咨詢;另一方面要強化教育鏈與產業鏈耦合,加強職業觀引導,培育產教聯合體、實訓基地,加大終身職業技能培訓供給,通過“定制工匠”提高人崗適配率。
答好重點群體就業這道“壓軸題”,應為不同群體量身打造就業支持體系。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促進,加強校企聯動托舉畢業生展翅高飛,引導人才返鄉下鄉創業,賦予農民工外出務工與就近就業多重選擇;兜牢困難群體就業底線,建設零工市場、社區驛站,通過直播帶崗、社保補貼等支持靈活就業;提供場租優惠、貸款和獎補支持等,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推動高質量就業,還需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推進器”、權益保障“護身符”作用。加強人社、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數據共享,建設城鄉就業一體化服務云平臺,推動戶籍等制度改革,暢通勞動力流動渠道,依法保障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社保、安全等權益,讓就業更便捷、更安心、更體面。
政策愿景,終究靠執行丈量。當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需求精準對接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當更多人能就業、就好業,民生會更暖,發展會更活。(魏敏揚)
責任編輯:趙睿
- 時習之·總書記與人民在一起訪農家 進社區 總書記時時牽掛人民2025-08-11
- 年中經濟觀察|民生為大,獲得感持續增強2025-07-24
- 一周看臺:天災中的民生之殤與政客之惡2025-07-21
- 擦亮民生底色 各地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觀察2025-06-10
- 國防部:民進黨當局對美國人予取予求禍害臺灣民生2025-04-16
- 習近平的民生之問|“食品原料從哪里進來的?”2025-03-16
- 兩會前瞻|改善民生直擊難點 增進福祉暖心提氣2025-03-01
- 省建工集團集福納新,共筑美好2025-01-30
- 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2024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亮點回眸2024-12-30
- 新聞1+1丨明年中國的經濟將如何應變?專家解讀2024-12-14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比想象中更近的距離——三則跨越海峽的溫暖遇2025-08-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