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如何讓老年人享有更有品質、更有尊嚴的晚年生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記者10日獲悉,今年以來,福州市相關部門積極采納市人大代表建議,從“老年卡年檢便捷化”到“農村老年助餐服務升級”,從“意定監護制度探索”到“鄉鎮養老院提質擴面”,通過數字化賦能、資源整合、制度創新等多維度舉措,構建起多層次、可持續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愿景加速照進現實。
慶城社區長者食堂內老人排隊打飯(資料圖片)。
老年卡年檢“零跑腿”
“以前年檢老年卡要專門坐車去窗口排隊,現在孩子用手機幾分鐘就幫我辦好了。”家住鼓樓區的陳大爺對福州市新上線的線上年檢服務贊不絕口。這一變化源于市人大代表鄭書鴻提出的《關于方便辦理老年卡年檢手續的建議》。
福州市數字福州集團有限公司迅速響應,聯合多部門打通數據壁壘,目前,支付寶App線上年審功能已正式上線,老年人或其親屬可根據自身情況,按照頁面提示完成年審操作,徹底告別“線下排隊難”。與此同時,為方便老年人了解敬老卡領取地信息,目前在e福州App上線“敬老卡領取信息查詢”功能,幫助老年人精準定位就近領取點。
福州市數字福州集團有限公司在回復代表建議時表示,后續,將有序推進微信小程序、e福州App等線上年審渠道的審批與上線工作,其中,e福州App端的開發現已完成,待有關部門審核后預計在9月初上線,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便民理念覆蓋更廣。
守護老人幸福“食”光
中午時分,連江縣門邊村的長者食堂飄出陣陣飯香,老人們圍坐在餐桌旁,邊聊家常,邊享用豐富可口的營養餐,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平日里為行動不便的老年朋友送餐,還能換積分免費吃飯。”村民林阿婆笑著說。這一場景正是市人大代表卞偉忠《關于積極發展農村老年助餐服務的建議》的生動實踐。
市民政局以“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梯次推進、全面覆蓋”為思路,整合農村閑置資源,打造“長者食堂+學堂+醫養”的復合型助餐服務點。在資金保障上,市本級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村長者食堂,在享受社區長者食堂同等30萬元建設補助的基礎上,再按每個示范30萬元標準予以補助,并創新推出“慈善冠名”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目前,全市141家農村長者食堂中,86家融合學堂服務,34家提供醫療康復、老少同樂等延伸服務。其中,連江縣門邊村的長者食堂動員本村政府兜底保障對象參與送餐獲積分兌換免費就餐機會,羅源縣廩頭村長者食堂利用食堂空地種植養殖降低食堂運營成本,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并推廣。
市委社會工作部同步發力,通過組建助老志愿服務隊、舉辦“夕陽紅”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推廣“時間銀行”積分兌換等舉措,為助餐服務注入可持續的公益力量。
探索化解“老無所依”
“意定監護”是民法典賦予成年人的一項重要權利,但對于無子女或子女無法履職的老年人,如何確保監護協議不被濫用?市人大代表鄭書鴻在《關于引入社會監護機制建立老年意定監護監督機制的建議》中直擊這一痛點。
市民政局與市司法局聯手破題:一方面,指導福州達心愿社會監護服務中心完成了社會組織登記,鼓勵引導有意愿的組織機構發展老年人意定監護服務業務,優化社會監護人組織登記流程;另一方面,福州市公證機構累計辦理16例意定監護公證,并建立案例庫總結經驗。市司法局、公證機構還深入社區普法,破解公眾認知度低的難題。
“目前面臨的挑戰是,意定監護通常在被監護人失能后啟動,此時被監護人已無法直接監督監護人的行為,而監督人即使發現監護人存在不當行為,也可能因缺乏有效的監督權限而無法及時干預,難以有效維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市司法局在回復代表建議時表示,“我們正積極呼吁加快意定監護制度的立法進程,同時向司法部、中國公證協會等反映,制定辦理意定監護公證指導意見,明確公證機構在意定監護協議公證中的職責和操作規范。”
據悉,福州市正探索“協議公證+社區走訪+多部門協同”的監督路徑。例如,社區居委會定期走訪簽約老人,司法部門提供法律支持,民政部門動態跟蹤案例進展,形成監督防范閉環。
鄉鎮養老院提質擴面
為破解鄉鎮“養老難”問題,市人大代表王艷提出《關于推動我市鄉鎮養老院建設的建議》,建議通過強化資金保障、優化布局規劃、深化醫養結合、創新“公建民營”模式等舉措,全力推進鄉鎮養老院建設。
記者了解到,市民政局已指導縣(市)區完成養老設施專項規劃,全市近年來共新建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6家,2025年度計劃再提升改造羅源縣霍口鄉、閩清縣池園鎮、永泰縣霞拔鄉等3家鄉鎮敬老院。
在資金保障方面,福州市將農村養老設施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省級對轉型升級的鄉鎮敬老院,按項目總投資的50%標準給予補助,最高可達300萬元;市本級對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按新建項目每個200萬元,提升項目每個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補。目前,已下達省、市補助資金3600萬元。
“我們以多種模式推進醫養結合,鼓勵較大規模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較小規模養老機構按規范開設醫務室,或與附近的醫療機構協議合作,實現‘養中有醫’。目前,非五城區已有16家鄉鎮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簽約合作107家,實現鄉鎮已運營養老機構簽約合作率100%。”市民政局在回復代表建議時介紹,全市非五城區的66家鄉鎮公辦養老機構已全部采用“公建民營”模式,引入社會力量提升服務,對非護理型床位每年補貼2200元、護理型床位每年補貼2800元,并加強監管,以等級評定為抓手,大力推動鄉鎮養老機構服務標準化、規范化。(記者 李暉/文 石美祥/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司法局創新“五個一”工作法,推進普法責任制走深走實2025-08-11
- 福州企業打造三位一體智能病理系統2025-08-11
- 2025應急夜市防災科普活動在福州舉行2025-08-11
- 福州:集中返還涉詐資金2025-08-11
- 見證初心使命!福州離休干部捐贈紅色檔案2025-08-11
- 登錄電子地圖了解福州生物多樣性2025-08-11
-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裝業精英在榕感受“智造升級”2025-08-11
- 平潭往返福州站點巴士12日開通2025-08-11
- 福州農業農村“半年報”出爐2025-08-11
- 童聲邀約 讓世界看見海絲之美——“小馬可·波羅”福建文旅推介官全球招募活動在福州市啟動2025-08-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船政披上“光影新衣” 夜經濟點亮馬尾2025-08-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