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橋,一句諾言,一段佳話。隨著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四普”)工作的深入,近日,泉港區南埔鎮一座160余年的清代石橋撥開云霧,重回公眾視野。它不僅是一處百年交通遺跡,更是一枚跨越時空的愛情信物,見證了一位清代女子的初心與承諾。
建筑之智 三墩四孔 結構精巧
蘭陵橋橫臥西溪
“蘭陵橋”碑刻
這座被當地人親切稱為“愛情橋”的百年石橋,如今靜臥于南埔鎮西溪之上,連綴起施厝村與埭頭村。橋頭靠施厝村口處有一座龍山宮,其旁側墻壁上嵌有一方橋碑,碑額上刻雙龍戲珠浮雕,中間豎刻三個繁體大字——“蘭陵橋”。
據《梅峰肖氏族譜》所載,此橋于清同治甲子年(1864)由奉政大夫肖繼光支持建造,并以其姓氏堂號“蘭陵”命名,是舊時“下山”(統指施厝、外厝、沙格、肖厝各村)通往“頂路”(指現今部分界山鎮轄區)的交通要道。
橋墩為船形構造
在此次“四普”田野調查中,普查隊員對蘭陵橋展開了全面測繪與記錄。據介紹,該橋為花崗巖砌筑的三墩四孔石橋,總長16.4米,寬2.92米,橋墩呈船形構造,石條犬牙交錯、榫合疊扣,并以鑄鉛加固,墩頭作尖形以分水勢,顯示出鮮明的沿海適應性特征。橋面則用長石板拼接架鋪為路,兩側設有石護欄,整體結構穩重精巧。
誓言之美 一諾千金 造福鄉梓
“四普”不僅記錄建筑,更喚醒記憶。通過走訪鄉民、查考方志,普查隊員們抽絲剝繭,一點點拼湊還原出蘭陵橋背后的動人故事。
原來,西溪一帶在清代仍屬海界,漲潮時海水流經西溪直到施厝、外厝、東山等地,船只可以劈波通行,鄉人如需渡溪,只能靜待潮水退去,而后踩著石頭蹚水而過。這本已十分不易,在那個裹足盛行的年代里,婦女渡溪時更是難上加難。家住西溪附近的施厝村才女施氏,自幼目睹鄉人涉水之艱,于是暗自發愿:“如能嫁為貴人婦,必建橋以利鄉鄰。”
后來,她嫁與當時有名的海上航運實業家、慈善家肖繼光為妻,生活富足美滿。但她從未忘記年少時的誓言。一日,她將這份深埋心底的愿望和盤托出,丈夫聽罷深為感動,慨然應允,傾力支持。同治甲子年梅月,這座凝結愛與承諾的石橋終于橫跨溪上,圓滿落成。從此,往來行人再也不用遭受渡溪之苦,鄉人也把這座橋視為肖繼光夫婦愛情的見證。
見證之恒 滄海桑田 信義長存
“四普”登記顯示,蘭陵橋歷經160年風雨,主體結構仍基本完好。隨著當代海堤建設與道路更新,它已不再承擔日常交通功能,但其文化意義與象征價值日益凸顯。如今橋頭的龍山宮香火依舊,仿佛仍在訴說這段關于愛與信義的古老佳話。
作為泉港“四普”的重要新發現,蘭陵橋不僅體現了清代閩南地區的建橋技藝,更成為泉州愛情文化、誠信精神與女性力量的物質見證。值此七夕到來之際,這座重現天日的古橋,也以其沉穩之姿和浪漫往事,向我們傳遞著“一諾千金”的永恒重量。
據悉,蘭陵橋已被泉港區文物部門登記為新發現文物,未來將獲得進一步的保護與研究。(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張雯 通訊員 肖良水 莊國柱 施惠清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港:駛向“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新藍海2025-06-20
- 福建泉港:“七彩”古村春意濃2025-03-24
- 福建泉港:鹽田余暉色彩斑斕2024-12-02
- 兩地法院聯手“共享”調解 化“跨界”糾紛2022-11-04
- 筑夢鄉村之泉港惠嶼 | 塑形留魂編織海島藍圖 產游結合譜寫漁村新章2022-10-25
- 泉港峰尾:探索農村宅基地多戶聯建模式,破解人地矛盾2022-10-25
- 奮進·我在建設現場 | 泉港:重點項目建設正酣2022-10-19
- 泉港掀起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攻勢2022-07-18
- 福建泉港:掌中木偶“舞”進校園 非遺表演慶六一2022-06-01
- 福建泉港:湄洲灣航道四期工程南岸航道項目進入關鍵沖刺階段2022-04-26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9月1日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落地 泉州舊國標車熱2025-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