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存量項目迎來重要新規。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存量項目建設和運營的指導意見》,從保障在建項目順利建設、推動已運營項目平穩運行、強化政策支持等方面,規范PPP存量項目建設和運營,提升項目運行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PPP模式發展10余年來,各地在交通運輸、市政工程、片區開發、生態環保、水利建設等領域實施了一大批項目,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持續改善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基礎設施現代化,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加力支持PPP存量項目順暢建設、高效運營,是盤活存量資源、以存量帶動增量、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的必然要求。”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認為,本次《指導意見》的發布,有助于進一步明確政策預期、回應各方關切,推動PPP存量項目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目前,約七成PPP存量項目已經進入運營期,其運營情況直接關系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為支持已運營項目平穩運行,《指導意見》重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強調要堅持按合同辦事。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合同是項目管理的根本依據,相關方責權利均在合同中明確,“有合同依合同”是存量項目順利實施的基礎和保障。
《指導意見》進一步要求依法履約、按效付費。地方政府對已運營項目要按合同依法履約,將政府支出責任按規定納入預算管理,按績效結果及時付費,不得以拖延竣工驗收時間、延遲績效評價等方式拖欠付費;經認定涉及拖欠企業賬款的,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妥善解決。同時,社會資本方要按合同約定提供符合相關質量和標準要求的公共服務。“這一要求突出契約精神,在七成存量項目進入運營期的背景下,能充分保障各方合法權益。”白彥鋒說。
此外,《指導意見》強調降本增效、節約優先,要求各地結合實際,開源節流。一方面,推動項目“瘦身健體”,減少不必要的建設內容,節約后期運營成本,合理調整投資回報率、資金折現率等收益指標,適當延長合作期限。另一方面,引導社會資本方創新運營模式、引入先進技術、改進管理手段,提高項目運營專業化水平。
對于已開工并形成實物工作量的在建項目,重點是保障其順利建成完工,及時發揮前期投入效益?!吨笇б庖姟诽岢?,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項目性質和財力狀況,優先實施具有一定收益的項目;其他項目按照輕重緩急合理排序,穩妥有序梯次推進。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底前還沒有開工的項目原則上不再采取PPP存量項目模式實施;確有必要開工的,可采取其他模式實施。同時,要加快建設進度、保障融資需求。
PPP存量項目分為完全政府付費項目、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使用者付費項目三類,其中前兩類需政府補貼支持。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推動存量項目順暢運行,既需要因地制宜具體項目具體分析,也需要各地秉持系統觀念,統籌各方資金資源,多措并舉加力保障。對此,《指導意見》提出“綜合運用各類資源和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足額安排預算并嚴格執行、用好地方政府債券工具、整合相關資金資源渠道。
白彥鋒認為,《指導意見》強調了政府方的資金來源問題,即地方政府要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的相關支出按規定納入預算管理,按照績效評價結果及時付費;同時可統籌運用專項債券、一般債券以及中央轉移支付、地方自有資金,用于存量項目建設成本當中的政府支出,為項目穩健運營提供支撐。
“按照PPP系統性改革要求,地方政府特別是省級政府要切實扛起主體責任,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積極統籌各方資源,組織轄內各有關方面真抓實干,支持PPP存量項目穩健運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我國境內公募基金規模突破35萬億元2025-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