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華安基金、永贏基金等基金管理人相繼發布公告,對旗下部分基金實施限制申購金額等措施,其中不乏年內收益率居前的“績優基”。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績優基金批量限購的背后,是基金管理人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的轉變,反映了公募行業從粗放增長到精細化運營的發展思路變化,個體明星基金經理的模式也正在讓位于團隊化、平臺化的投研體系建設。同時,面對績優基金限購,投資者需要建立更加理性的投資觀念。
多只績優產品率先實施
從限購基金的特征來看,多數產品具有兩個核心共性,業績表現突出以及投資策略容量有限。以“永贏科技智選混合發起A”為例,數據顯示,該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達146.23%,位列全市場第二,其2025年中期報告顯示,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在通信、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且持倉集中度較高。該產品基金經理任桀在中期報告中表示,報告期內維持高倉位運作,并在二季度完成了倉位調整,關注全球云計算產業的投資方向。
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恒向記者表示,策略容量受限于細分賽道流動性及個股交易活躍度,規模擴張過快可能導致基金交易成本上升、調倉靈活性下降。
據統計,近兩周內,還有包括“易方達先鋒成長混合A”“富國中小盤精選混合A/B”“華安可轉債債券A類”“廣發上證科創板成長ETF發起式聯接A”等在內的10余只基金暫停大額申購,其中權益類基金限購金額在1000元至500萬元不等。
類似情況在行業主題基金中尤為多見。例如,“易方達先鋒成長混合A”“湘財醫藥健康混合A”等基金,因聚焦人工智能、創新藥等熱門賽道,短期內凈值彈性顯著,但相關行業個股的市值規模和流動性限制了基金的規模承載能力。
此外,債券型基金方面,華安基金旗下某可轉換債券型基金限購2億元,中銀基金某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限購5000萬元,反映出債券型基金在利率波動環境下對資金穩定性的訴求。
轉向“精耕細作”
此前,雖然公募基金行業規模快速擴張,但部分基金因規模失控導致業績波動加劇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當前,基金公司正通過采取限購等方式推進精細化運營。
“從基金管理人轉型精細化運營的角度看,當前多只績優基金采取大額限購,是管理人主動平衡‘規模擴張’與‘業績穩定性’的核心舉措,體現了精細化運營中,對‘持有人長期利益’的優先考量。”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向記者表示。
孫珩認為,一方面,績優基金若短期內涌入大量資金,可能因持倉調整難度加大、優質標的配置空間受限稀釋收益,而限購可避免規模無序增長對業績風格的沖擊;另一方面,通過主動控制規模,管理人能更聚焦于現有持倉的深度管理、投研策略的精準落地,同時減少大額申贖對基金凈值穩定性的干擾,這正是從“粗放追求規模”轉向“精細化維護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典型表現,最終將為持有人守住長期收益的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限購并非“一刀切”式的關閉申購通道。以銀河君耀混合A為例,其單日申購上限設為1000元,既保留小額資金流入通道,又避免大額資金沖擊。在陳宇恒看來,這種“有限開放”的方式是基金管理人靈活調整、以投資者利益為先的體現,展現了管理人在規模控制與持有人利益之間所做的精細平衡。
面對基金管理人對部分產品實行限購,投資者需調整傳統投資邏輯。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產品運營曾方芳認為,面對多只績優基金限購,投資者首先需摒棄“業績好就沖動申購”的短期思維,避免盲目追漲殺跌,理性看待基金短期業績波動;同時,應聚焦基金長期投資價值,重點評估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策略穩定性及過往長期業績,判斷其是否具備持續創造收益的實力;此外,需做好資產合理配置,避免將資金集中投向單一產品,可選擇同一基金公司旗下風格相近的其他優質基金產品,或分散配置不同類型的基金產品,以此降低投資風險,提升收益穩定性。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立華股份實控人方1個月減持832萬股 套現1.662025-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