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七夕戴簪花,福氣滿滿!這是我們照著泉州蟳埔女簪花樣式做的,您戴上真水(閩南語:漂亮)!”8月26日,平安產險泉州中心支公司志愿者們帶著與小朋友們共同手作的泉州特色簪花,走進泉港區后龍鎮獨居老人家中,以承載地方文化記憶的非遺手藝,為老人們的七夕增添一抹亮色。
萌童手作,簪就非遺溫情
為讀懂簪花里的泉州故事,本次活動前期,平安產險泉州中心支公司精心收集了蟳埔女簪花的圖片與視頻資料,帶領孩子們沉浸式解鎖泉州簪花“頭頂花園”的獨特魅力,生動講解這項非遺技藝的由來,并在親身體驗中讀懂傳統民俗的溫度。
制作環節中,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在平安產險志愿者的指導下認真“創作”:有的小心翼翼地將粉色康乃馨、藍色小雛菊插進花托,有的踮著腳尖挑選配飾,還有的學著大人的樣子,輕輕調整花束角度。“我要把花擺得像小太陽,阿嬤看到一定會很開心!”4歲的昕昕一邊固定花瓣,一邊奶聲奶氣地說。雖然孩子們的手法略顯笨拙,花瓣擺放也不那么規整,但每一支簪花里都藏著童真與用心。
舊俗新顏,織就七夕暖章
一朵簪花,既連著非遺的根,也串起銀發歲月里的溫情。
在73歲的郭阿嬤家中,志愿者親熱地幫助阿嬤調整頭上的簪花:“阿嬤,戴上這簪花,您整個人都更精神啦!”阿嬤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感慨萬千:“以前七夕是姑娘盼情郎,現在咱戴花,是自己的浪漫!”
“這輩子沒戴過這么俏的花,七夕倒成了老姑娘的節日了!”接過志愿者遞來的簪花,80歲的鄭阿嬤開心地別在發髻上??粗R子里綴著鮮花與銀飾的自己,阿嬤笑得眼睛瞇成了縫,臉上的皺紋也跟著綻開了,“有在電視里看過蟳埔女戴簪花,沒想到現在我也能有一個,這節過得比什么都甜!”這天,志愿者們還陪阿嬤們聊起當地七夕“乞巧”的舊俗,幫她整理院子里的盆栽,閩南地區特有的頭北家常話與笑聲交織,讓冷清的小屋瞬間充滿了節日的熱鬧與溫情。
相機定格,留住溫柔時刻
“阿嬤,你戴的花,配這衣服更好看,來,咱們一會再給您拍張照。”這天,不僅帶來了精致的手作簪花,平安產險的志愿者們還帶上了多套精選漢服,為老人們送上別樣七夕祝福。
在85歲的陳阿嬤家里,當志愿者為阿嬤戴上簪花時,阿嬤雙眸中盛滿了幸福的笑意;當志愿者舉起相機時,阿嬤顯得有些靦腆,不好意思地笑著,輕輕拽了拽衣角;但當鏡頭對準她時,阿嬤的眼神漸漸變得溫柔而堅定,時而與鏡頭相視而笑,時而輕輕捧起頭上的簪花,仿佛訴說著什么。相機定格下這溫柔的一刻,仿佛將時光凝固,成了七夕最珍貴的紀念。
七夕的簪花,于阿嬤們而言,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屬”。那簇鮮活的色彩,承載著孩童的純真心意、志愿者的溫暖陪伴,更是傳統節日里一份專屬于她們的溫柔。在非遺的浪漫里,銀發時光也能熠熠生輝。
(圖/文 劉旭真、施萍琴)
責任編輯:林華黎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平安產險泉州中心支公司:紙翻花“轉”出助學2025-08-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