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大學畢業初入社會的小李,正處于經濟拮據的過渡期,迫切希望通過額外收入緩解生活壓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自稱“王哥”的人。交談中,“王哥”透露因個人征信存在不良記錄,無法直接向銀行申請購車貸款,隨即懇請小李以其名義到A銀行辦理貸款手續,并承諾“每月按時還款,并額外支付1萬元報酬”。被短期利益沖昏頭腦的小李,未對風險進行任何考量,便按“王哥”要求完成了貸款流程,而購置的車輛自始至終由“王哥”支配使用。然而,短短3個月后,“王哥”徹底失去聯系,此前承諾的還款與報酬均成泡影。小李不僅未獲得任何收益,反而被迫獨自承擔這筆未結清的貸款,個人信用面臨受損風險,經濟壓力陡增,陷入“替人負債”的困境。
二、風險提示
貸款簽約即“債務綁定”,個人身份不可隨意出借。貸款合同的簽約主體是責任承擔者。案例中的小李用自己的身份幫“王哥”貸款,本質上是將個人信用與債務責任“打包”轉移給了自己。一旦實際用款人出現違約、失聯等情況,銀行會向簽約的小李追討欠款。切不可因眼前的小額利益,讓個人身份淪為他人規避信用風險的“跳板”,最終背負本不屬于自己的法律與經濟責任。
“征信不良”是信用預警信號,警惕他人變相轉嫁債務壓力。當有人以“征信差貸不了款”為由向你求助時,必須清醒意識到:征信不良絕非偶然,往往是過往存在逾期還款、失信違約等行為的直接結果,這背后隱藏的是其薄弱的還款意愿和不穩定的還款能力。此時對方提出的“代貸”請求,本質上是將自身“無法履約還款”的壓力,轉移到信用良好的你身上。這類請求背后,實際用款人后續極可能通過失聯、拖延等方式逃避責任,最終讓“代貸人”陷入“自己還貸款,卻找不到人追償”的局面,造成信用與經濟的雙重損失。
“無風險高報酬”是典型陷阱,堅決抵制不合理利益誘惑。對方一邊承諾“包攬所有還款+額外給報酬”,一邊讓你作為貸款主體承擔全部風險,這種看似“不用付出就能賺錢”的背后,是對方精心設計的風險轉嫁套路。一旦你答應,就等于主動承接了債務風險。面對此類明顯不合理的請求,必須保持理性,堅決拒絕利益誘惑,從根源上避免陷入“代貸”陷阱。
三、結語
郵儲銀行龍巖市分行提醒廣大客戶:在面對此類“代為貸款,高薪回報”的誘惑時,務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勿因貪圖小利而陷入更大的風險之中。個人信用是寶貴的財富,一旦受損,修復將極為困難。我們應珍視個人信用,合法合規使用金融工具,共同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如遇類似情況,建議及時向銀行或相關監管部門咨詢,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責任編輯:林華黎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郵儲銀行龍巖市分行提醒您: 警惕“代為貸款2025-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