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明確提出加快實施重點行動,其中,要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業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將人工智能融入戰略規劃、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推動產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
“人工智能+”對于大中型企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對于眾多小企業、甚至小微企業來說,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是一項利長遠、謀發展的大事。以訂單管理為例,如果小企業能夠對該環節實現全流程智能化改造,不僅訂單響應速度提升了、運營成本降低了,個性化的生產需求也能得到滿足,可以說是小變化解決了大問題。
但相較于大中型企業,小型、微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更加艱辛,集中體現為“三缺”,缺技術、缺資金、缺信心。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僅憑一己之力恐難成事,需要與頭部、大型智能化改造服務商合作,但小企業的項目需求較難形成規模效應,尋求合作屢屢碰壁怎么辦?此外,數字化轉型的資金消耗量大,錢從哪里來?即便解決了前兩個問題,一整套改造設備投入進去,一旦轉型失敗、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小企業如何承擔相關成本?
破解“三缺”難題是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此過程中,金融服務保障能夠發揮有力作用。目前已有地區開展相關探索,將政府協調、信貸資金支持、保險緩釋有機整合,讓小企業會轉、能轉、敢轉。
首先,要幫助小企業降低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差。為此,政府部門可牽頭組織、協調各方,完善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輔導體系,詳細摸排企業需求,梳理形成專門的“政策包”,為企業答疑解惑,引導、推動企業順利走上科學、合理的數字化轉型道路;與此同時,集納共性需求,組織企業與智能化改造服務商開展集中對接,并圍繞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
其次,要解決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金問題。接下來,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各地可探索遴選出一批試點金融機構,在統一規范的基礎上,圍繞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金需求與痛點,推出專屬信貸產品,適度延長貸款期限,以滿足轉型的穩定性需求。在企業資信狀況良好的基礎上,金融機構可適度提升信用貸款占比,若部分企業難以滿足信用貸款審批條件,金融機構可探索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合作,為企業增加信用,并合理降低擔保費率,既分擔風險,又共促發展。
再次,要緩解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后顧之憂。企業一旦數字化轉型失敗,錢打了水漂怎么辦?保險可充分發揮風險緩釋功能。接下來,各地可探索遴選出一批試點保險機構,基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應用等場景,為企業量身定制專屬保險產品,最大限度減少企業的后顧之憂。
最后,要構建企業、金融機構“伙伴式”長期合作關系,持續完善金融服務的綜合生態。金融機構可以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作為契機,深入了解企業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需求,提供接續式、綜合金融服務,與企業共同成長、互利共贏。(郭子源)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多家銀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 降幅達10到22025-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