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行情好轉,公募募資市場也迎來了新變化。近期,華夏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圓信永豐基金等公司,紛紛攜手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核心銀行渠道,對旗下績優基金集中開展“二次首發”。
什么是“二次首發”?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基金主銷渠道在基金首發合作的基礎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業績觀察后,選取業績優異、符合投資者需求的產品作為重點持續營銷的一種模式。與普通持營相比,二次首發的營銷優先級會更高。
業內人士表示,自今年7月以來,這類營銷動作扎堆出現,且成效顯著。相較于同質化程度較高的新基金發行,對優秀存量基金產品進行“二次首發”,既能縮短資金入市周期、提升募資效率,又能通過有業績驗證的產品吸引更多理性資金,實現公募募資市場的提速與提質。
公募“二次首發”顯著增多
今年8月,盛豐衍管理的西部利得央企優選股票在交通銀行進行“二次首發”,并于近日結束募集,規模較二季度末快速增長。資料顯示,該基金是一只量化基金,成立于去年12月,今年二季度末規模為2.18億元。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22日,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超過20%。
“今年7月以來市場上漲,許多績優基金吸引客戶自發申購。我們積極抓住時間窗口,推動西部利得央企優選基金成為交行‘二次首發’的重點產品。”西部利得基金人士說。
無獨有偶,8月4日起,孫蒙管理的華夏智勝優選混合發起式在招商銀行進行了“二次首發”。彼時,該基金發布公告稱,基金A類份額參與招商銀行申購及定期定額申購費率優惠活動。數據顯示,該基金去年8月成立至今的收益超過50%。
圓信永豐醫藥健康混合近日也在工商銀行進行了“二次首發”,該基金近一年凈值已經翻倍。據渠道人士透露,該基金規模增加了上億元。
增量資金持續借“基”入市
“今年7月、8月,公募募資市場上‘二次首發’的基金數量明顯增多。基金公司、渠道對績優基金產品的持續營銷熱情大幅提升。部分基金產品近期借助‘二次首發’,規模增長逾3倍。”滬上某公募營銷服務部負責人說。
從近期“二次首發”的產品類型來看,主要聚焦于量化基金及一些行業主題型產品。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22日,量化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超過45%,多只產品凈值翻倍;部分行業主題型基金,如醫藥生物主題基金,近一年的平均收益也達到46%。
業內人士認為,“二次首發”既能提升行業募資生態、降低資源浪費,又能憑借基金過往表現,匹配給更適合的投資者,有利于實現公募募資市場的提速與提質。西部利得基金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應當主動強化渠道溝通,傳遞正確的投資理念,摒棄“趁熱打鐵”的規模沖動,轉向“精耕細作”的價值創造,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
不僅是績優主動權益類基金,資金還在加速流入ETF等被動指數基金。隨著滬指逼近3900點,ETF總規模已經接近5萬億元大關。盡管8月尚未結束,但8月以來ETF的月度凈申購份額已超過460億份,規模增量超過3700億元,成為今年以來ETF份額、規模增量都最大的月份。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向新求質 金融業持續優化市場競爭秩序2025-08-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